簡介

   大埔區位於新界東北部,轄區包括大埔及西貢北兩個區域,總面

積約為14,700公頃。西貢北列入大埔區是因昔日交通上有緊密聯繫

,西貢北居民經常前來大埔作買賣交易,因而跟大埔建立密切關

係,至今仍維持不變。大埔的歷史,可遠溯至唐代,文憲的記載

,當時大埔稱為徽州刃,以出產蚌珠馳名。

    宋朝期間,由於外族入侵,中原戰事頻仍,老百姓逃避戰禍,

紛紛南遷,部分最後定居大埔,此後人口繁衍,不斷增加。

   明朝期間,有鄧氏家族定居大埔,建立孝子祠、大埔頭村和墟

市;這墟市現稱大埔舊墟,位於林村河以北的平原,取得了經濟

壟斷地位。隨著人口及物產日盛,泰亨村文氏家族與附近七條村

落成立「七約」,於一八九二年另建新墟市太 和市。七約鄉事委

員會又築建文武廟,為成立太和市誌慶,並在廟宇毗鄰修築道路

,拓展市區,漸漸而成今日的大埔墟。兩墟市原有林村河相隔,

興建廣福橋相連後,經濟活動日漸擴展,成為新界的墟市中心。

新界於一八九八年租借給英國。當年在大埔舊警署原址舉行升旗

禮,象徵新界管治的開始,嗣後大埔便成為新界重要的行政中心。

一九一零年,九廣鐵路通車,更促進了大埔的發展。

 

人口

   大埔有人口約32萬人,本區居民大多集中居住於新舊墟的私人屋

苑及六個公共屋,其餘則散佈在區內八十多條大小村落。